BIM应用:“摸石头过河”的困惑

打印

日期:2013-09-09 07:30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周,我国第一朵BIM云诞生———上海中心BIM云。上海中心大厦总经理顾建平表示,BIM云的启用,使得工程建设行业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通过互联网租用计算基础设施、软件和系统,从而大量减少硬件和人力的维护费用。而此前,上海中心由于将BIM完整地引入到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全过程,被业界称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实际上,上海中心并不是第一个专注于BIM应用的项目。“现在BIM在中国很火,很多工程和企业都宣称应用了BIM技术,但大多都是企业 ‘摸着石头’自己做,缺乏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统一标准。”在近日举行的“Bentley BIM 新技术发展与应用”活动上,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表示,BIM若想在中国实现大面积推广,依然需要跨越不少现实的樊篱。
 

标准缺失
 

“中国BIM市场的现状是,你也做,我也做,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甚至对于BIM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对此Bentley建筑行业销售总监俞兴扬深有感触,很多人认为BIM软件等同于BIM,认为画好三维图就是做BIM了,这是很片面的看法,“BIM应该是一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绝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软件而已。”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成为BIM企业首要面临的难题。“BIM涉及到的标准非常多,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运营管理,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交付标准,如何统一各环节的交换和交付标准,成为BIM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刘德盛介绍,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区,都有统一的 BIM标准。“像英国制定了一个BIM标准实施的五年计划,所以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能够跟着国家标准一步步走下去,如果国家标准没定下来的话,要让市场有序发展就很难”。
 

据了解,目前Bentley和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均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广 BIM技术在中国的标准化应用,“国外BIM的软件,想做成中文界面很容易,但如果想要真正的实现与本土化建筑行业的无缝对接,和两大院的合作很有必要。”刘德盛表示。
 

“像上海中心、中国尊这样的项目,由于体量庞大、结构复杂,开发商或设计单位会有意识的去采用BIM技术来减少项目管理中的成本,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不知道能从BIM中得到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BIM副总监张学斌表示,现在他们一边参与编写BIM的国家标准,一边在制定中国尊项目的BIM标准,“我们等不及国家标准了,因为项目要推进,只能先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前进,我们也希望中国尊项目的BIM标准能够为国家BIM标准提供有效参考”。
 

价值凸显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合理运用BIM技术到底能得到哪些实在的利益呢?“有专家保守估计,上海中心因为运用BIM技术节省了大约3亿元的成本,而从我们的经验来看, BIM的回报大概是投入的10倍。”张学斌认为,传统的二维图纸精度较低,而BIM的三维建模非常精确,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与施工的精细化的程度,从而节约大量的材料与成本。
 

“不仅如此,使用BIM技术还节省了很多隐性成本”。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部BIM研发主任工程师滕彦表示,现在的项目设计往往是多方参与,其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BIM的协同平台能够统一各方信息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共享和复用,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只要设计没有问题,施工可以跟你完全匹配。这就避免了中间过程由于沟通而产生的责任推卸。也使得设计模型以及施工的后续能够更有利的配合起来,而且所有信息都将在BIM系统中储存,能够不断的丰富完善,将相关知识传承给之后的使用者。”滕彦认为,这些隐性提高的效率难以用精确的数字去衡量,但毫无疑问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上而下的力量对于产品和技术的推动非常重要,如果应像当年CAD进入中国一样,走自下而上这条道路,将非常漫长。”俞兴扬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BIM发展规划,同时加大BIM试点和样本的推广力度,通过示范效应让市场对BIM有更全面的了解。

Copyright © 2002-2020 www.jljyd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