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应用:量化企业目标为先

打印

日期:2014-04-08 07:33

来源:中国建设报

“目前,BIM的概念及内涵已经广为人知,无需再作深入讨论。企业如何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BIM战略,如何让BIM真正落地实施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3月29日,在“中国BIM大师论坛--BIM的企业战略与实施路径”上,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上海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等不同地域的BIM专家就此话题展开了持续一天的激烈讨论。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新加坡、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BIM技术应用较早较为成熟,美国的建设行业目前已有7成左右的企业用户在使用BIM。我国的香港政府也较早开始大力推广BIM。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建设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被不断创新和颠覆,推广应用BIM则被公认为是有可能大幅提升建设行业创新速度的必然趋势。
 

“即便如此,BIM中看不如中用,重在改变思维和管理模式。BIM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在应用上应以量化企业目标为先导,同时需要很好的流程配套及团队协作。”美国斯坦福大学BIM技术专家Calvin·Kam如是说。
 

BIM助力行业创新
 

如何能让一个非专业但很想看明白建筑设计图纸的人很快就能读懂密密麻麻的设计线路?如何最大范围、最大广度地实现建筑建造过程及后期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如何通过技术平台积累更多更久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及传播?这些问题既是当下传统建设行业所普遍面临的现实瓶颈,也是建设行业的创新速度一直明显落后其他行业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成熟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判断,建设企业的决策者现在必须从‘优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跳出到‘优于社会平均生产率增速’的创新思考模式中。就目前而言,BIM最有可能大幅提升建设管理领域的创新速度,它不特指某个软件或特定技术,而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及产业化的技术及管理合集。随着BIM的不断发展成熟,将创造出建设管理创新平台,解决建设行业上述诸多瓶颈。”万喜基准控股集团总经理官辉华对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建设行业,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后期运营管理是相互分割的,由不同的承包方按照各自的业务流程进行作业,彼此之间缺乏紧密沟通联系,以致带来结果与预期不符、建筑质量问题频出、各个环节沟通壁垒长期存在等一系列问题。
 

“BIM就是针对建设项目流程长期分割现象而来的,目的就是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它不单单是一种技术创新工具,还是一种管理价值观,通过与项目生产过程密切关联这一颠覆性创新带来项目各参与方组织内及组织间工作的极大变革,从而改变建设行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执行效率。”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王广斌教授认为,企业的BIM之路很长,需要从企业战略、资源投入、人才储备、观念改变、信息透明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单把它作为一种技术或工具反倒是一种应用意识上的误区。
 

对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建平也表示,BIM的构成一定是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模型,是对建筑组件本身的物理性描述;第二个部分是过程模型,即整个建筑物运行的动态模型,且和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第三个部分是人的决策模型,也就是人类行为对建筑模型和过程模型所产生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总之,BIM应该是连接建筑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集成,是对工程对象最具完整性的描述。”
 

BIM应用要有目标针对性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显示,过去40年,我国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力指数提高了230%,但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19.2%。BIM作为行业第三代信息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广泛认为是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如此,BIM至今在建筑业的应用范围仍然非常狭小,其技术扩散速度明显低于上一代类似技术2D CAD(Taylor and Bernstein 2009)。美国斯坦福大学曾针对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26个BIM应用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BIM被主要应用于实现建筑设计阶段的产品可视化和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模拟,并没完全发挥其全部的应用效果。
 

而从2007--2010年间中国大陆的32个BIM应用项目初步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项目依旧停留在用于表达建筑空间形体的复杂性这个简单初浅层面上,而在其他诸如施工模拟、能量分析、建筑供应链协调等重要领域,BIM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
 

“BIM在项目应用上的多与少、好与坏,没办法测量,也没办法确定。总体而言,应用BIM既要从整个行业层面去思考政策的问题,也要从组织、流程以及技术方面,共同思考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王广斌特别强调说,BIM应用是管理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做好资源整合、团结协作,让建筑生命周期过程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接受这种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新变革。
 

就BIM应用之初而言,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系主任李恒认为明确应用目标、针对性应用尤为关键。比如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就是为了缩短设计周期、优化设计思维、准确估算成本等;而在施工阶段,BIM主要是为了减少办公周期、增加它的可试性、提高施工计划完成速度等;在后期运营管理阶段,BIM可以串联各个技术体系,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等。“任何企业要尝试使用BIM,一定要记住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使用BIM的可能性,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对此,从2007年起就开始成立BIM团队的悉地国际(CCDI)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悉地国际(CCDI)BIM事业部总经理钱江深有感触地表示,回顾这些年做过的项目,很有必要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这些规律实际上也决定了企业实施BIM战略的成败。“一是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需求,二是要有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三是具备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四是人的把控因素很关键。如果中间有哪个环节没把握好,至少在局部上会有失败的危险”。


Copyright © 2002-2020 www.jljyd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