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建筑专家畅谈绿色建筑:“不是为绿而绿”

打印

日期:2013-07-22 08:20

来源:南方网

“绿”是节能环保。英国有多“绿”?未来广州有多“绿”?7月18日,一场以“点绿成金”为主题的第四届中英建筑论坛在广州举办,同前三届一样,汇集了中英著名建筑公司和专家;他们向政府、学术界、投资界与会者分享了北纬1度城市绿洲等中英绿色建筑成功案例、作了题为“创造零碳未来”、“Green BIM绿色建筑信息模型)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策略”、“打造未来产品竞争力”、“21世纪的中国田园城市”的报告。与此同时,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陈亚新在会上介绍了广州市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的基本情况;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总领事麦思安先生在致开幕词里则称,在广州讨论绿色建筑这个话题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四届中英建筑论坛现场

 

什么是点绿成金
 

什么是“点绿成金”?相信本届中英建筑论坛的主题标语释义引发不少猜测。在论坛致开幕词环节,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总领事麦思安先生就给予了相关解释。他解释称,“点绿成金”指的是采用绿色工艺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将可取得商业机会及商业利益。换言之,“绿色”不仅有益于我们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这些效益蕴含在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服务、工程建设以及节能等众多领域。
 

伦敦奥运场馆成绿色建筑典型代表
 

谈起可持续发展,具体到英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践,近在眼前的,自然会让人想到伦敦奥运会场馆。众所周知,伦敦奥运同北京奥运一样,是一场绿色奥运。“伦敦碗”奥林匹克体育场、“薯条片”自行车馆、“席梦思床垫”篮球馆、作为排球赛场的奥运“遗产”伯爵宫等伦敦奥运场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所采用的节能建造材料也一直是外界的好奇点。
 

据了解,酷似“薯条片”的自行车馆是伦敦奥运最节能的场馆。它采用轻型缆线材料来支撑场馆架构,250米长的赛道采用松木,馆内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减少空调数,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就连饮用水的70%也来自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场馆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绿色的重要表现。半个多世纪前的奥运“遗产”伯爵宫在64年后迎来伦敦奥运会时,成为排球与沙滩排球的赛场。据了解,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它又恢复原样,被当做展览馆使用。
 

“变废为宝”更是对再利用做法的极大考验。奥林匹克公园所在地曾经是英国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当时,很多老工厂分布其中,部分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再利用过程中,英国共清洗了150万吨的污染土地,90%的土壤被重新利用,90%的现场废物作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被原地再利用。
 

回顾起伦敦奥运那些绿色场馆,麦思安先生引以自豪地称,这对英国来说,特别对于成功将绿色技术融入体育场馆血液中的英国绿色建筑科技公司,至今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而且,已经在伦敦奥运会上兑现的绿色科技承诺屡获殊荣,并正成为英国及世界各大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此外,其他英国标准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例如,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做法(BREEAM),保证所有建筑物均达到世界级环保性能。
 

其实,随着英国建筑工程公司在亚洲参与众多新兴城市的建设,英国的绿色建筑早已被世界所熟知。现在,英国的绿色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全球蓬勃蔓延,尤其在中国。
 

其中,英国伦敦场馆建设期间防范及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现已被万科东莞建筑研究中心借鉴。此外,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正积极与广东省发改委开展更多的低碳节能环保探讨,并在节能技术政策制定方面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与提供适合的帮助。
 

广州十二五末要建成95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英国绿色建筑理念绿遍全球,从英国建筑师承担中国项目实践中不难发现。英国建筑师科林·沃尔德(Colin Ward)所在的团队承担起广州知识城住宅项目的建设,他们在建设中追求绿色自然,注重人文关怀。
 

另外,据了解,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吸收了新加坡绿色建筑建设经验,欲采用热湿环境营造技术、低碳交通技术、新能源技术、能源管理和展示技术等打造绿色园区。
 

当然,各国绿色理念在广州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广州推广绿色建筑的整体环境。据了解,2007年,广州启动绿色建筑推广工作。现在,已经建成了政策法规体系、行业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2013年,广州市荣获全国“十大能效先锋城市”和“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称号;但是,目前广州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地方配套技术体系和激励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
 

按照广东省的要求,广州到“十二五”末要完成95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的建设任务。接下来,广州将编制《广州地区绿色建筑及低能耗建筑技术指引》,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采用相应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更加积极邀请专家院士传授绿色建筑技术。在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广州教育城等新城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同时,大力推广绿色市政,促进绿色建筑向区域融合。
 

发展绿色建筑:不是为绿而绿
 

未来,我们的居住环境会是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发展绿色建筑?在本届中英建筑论坛上,几位专家向公众表达了他们对“零碳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田园城市”的理念追求。
 

“不是为绿而绿”,万科东莞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蕴在论坛现场的发言显得掷地有声;这引发了公众对“绿色建筑”生态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再思考。她解释称,发展绿色建筑不应是为了绿色星级等头衔而去发展,而应朝着住户的健康、生活便利等节能需求去发展。同时,她表示,客户的节能需求,不仅局限于节能减排,也应充分保证房屋设施用品的耐用性等。她还对外界盛传的“绿色建筑造价贵”做出回应,她称,绿色建筑未必就是造价贵,因为在追求绿色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以提高性比价。另外,她现场分享了关于万科住户需求及满意度的一次调查结果;她分析发现,很多住户对他们所住的房屋已经采用了“绿色建筑”技术了解不大;但是,住户普遍关心他们自己住得是否舒适、健康。
 

除了关注绿色建筑,还关注建筑周围大环境的来自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郑世有先生倡导“创造零低碳未来”,意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零碳环境。他称,发展绿色建筑,创造零碳未来,在看到有形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看到无形利益,比如,环境与人文的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坚信我们将拥有一个零碳未来,才能保证持久的绿色投资。与郑世有先生有同源理想追求的是来自杨威及合伙人有限公司的杨威博士。她在展示她团队设计的国内外田园城市成功案例时表示,建造田园城市要拥有浪漫主义情怀。
 

节能环保、低碳人文,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他们的实现离不来一个个具体的实践与各方力量的促成。来自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周家明博士在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寄厚望于绿色建筑,相信3D打印技术的充分发展有助于绿色建筑建模并促进绿色建筑的设计研究,并希望正在全面发展节能建筑的中国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2-2020 www.jljyd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